春日的校园里,樱花未落,新叶初绽。4月13日,环境生物安全与防控团队迎来了一场温暖而特别的重逢——多位毕业校友带着对母校的感恩、对研究生生涯酸甜苦辣的回味,回到熟悉的校园,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人生道路上的感悟与思考。
在教工路校友之家,汪老师致辞,回顾团队发展历程,“团队就像一个永远的家,无论大家走到哪里,都是彼此深深的牵挂。研究生生涯,总是酸甜苦辣掺杂。多年后,随着阅历的丰富,这份酸甜苦辣或许已是别有韵味。今天我们畅所欲言,一起剖析一起成长,也把最真实的经历和感悟留给师弟师妹……” 随后,汪老师组织大家依次进行自我介绍,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彼此了解,为后续交流奠定温馨基调。
|
|
|
|
2015 级严慧聪自毕业后,于浙江大学深造,现就职于美吉生物医药科技公司。此次分享,他围绕 “多组学技术在环境健康中的运用” 这一主题,由技术原理切入,结合实际案例层层深入,清晰剖析多组学技术如何为环境健康研究开拓全新视野。
严师兄特别强调跨学科整合前沿知识的关键作用,指出:“在环境健康领域,单一技术的局限性使其难以触及问题核心,我们需要通过对多领域先进技术的融合,才能挖掘出更具价值的信息。”
2024年盛夏如愿取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的夏乐欣以 “入职半年 update:努力平衡工作和生活” 为切入点,分享了从校园到职场的心态转变。“职场不是科研的终点,而是另一种挑战的开始。学会规划时间,在拼搏事业的同时照顾好生活,才能走得更稳更远。”夏师姐同时也介绍了最近的科研进展,层层递进、环环相扣的科研逻辑深深吸引了大家的兴趣。
2020级的林达,毕业后在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深造。他回顾自己的科研历程,从选题困惑到成果突破,用亲身经历为师弟师妹排雷。“科研是一场马拉松,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失败,才能在漫长的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。”
|
|
![]() |
|
2020 级的连雨露,就职于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,以 “从校园到职场的探索与自洽” 为题,分享了她从科研人到职场人的身份转换心得。她回忆起初入职场的日子,坦言曾因 “解题思维” 与 “破题思维” 的差异而迷茫:“在实验室,我们习惯对着明确的科研问题找答案;但职场更像一场‘开放式命题作文’,需要自己定义目标、整合资源,甚至在混沌中开拓方向。”
|
|
![]() |
|
最后,她以科研人特有的理性与温柔总结:“职场不是竞技场,而是能力释放的舞台。当我们学会把‘求完美’的心态转化为‘求成长’,把‘找答案’的习惯升级为‘创答案’,就能在新环境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自洽之道 —— 这或许就是科研教会我们最宝贵的生存法则。”
午饭时光,大家继续交流,回忆往昔趣事,畅想未来发展。汪老师更是骄傲的总结“……长江后浪推前浪,青出于蓝胜于蓝”。犹如曾经的来时,总有分离的时刻;但情谊与传承的力量,将永远延续。
|
|
![]() |
|
合影留念。窗外,阳光透过时间的缝隙洒在每个人的脸上,正如团队的精神传承 —— 在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接力中,始终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。
版权所有 ©2017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All Right Reserver. Email:hjxy@zjgsu.edu.cn 技术支持:名冠电子商务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街18号 邮编:310018 联系电话:0571-28008214 传真:0571-28008215 邮箱:hjxy@zjsu.edu.cn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